漫谈送礼
送礼本是一件出发点很好的事,是一种表达情感如友情,爱情或尊重之情的方式。最好的礼物应不在其经济价值,而在其代表的心意。古人有语说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其实,礼送好了,不但能充分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意思,而且能送出许多诗意来。我很喜欢我们民间一些古老的情人之间的送礼方式。比如,心上的人要远行了,送上一双自己做的布鞋,意思是说,你无论走到哪里也不要忘了我。或送一件自己织的毛衣,就是希望你永远把我放在你温暖的心上。可惜现在人们不讲究这些了,动不动金银财宝,山珍海味,七大件八大样,友人如此,情人也是如此。大概是因为今天的年轻人没多少人会自己做鞋子,织毛衣了。
送礼一旦脱离了最初的朴实,就把人给束缚住了。我这里且不谈那些用送礼来贿赂从而达到不良目的的那种,只是谈亲友之间的一般的送礼。如不注意礼物所代表的意义而重视其形式,就能送出许多烦恼来。比如说,假如接受礼物的人原来指望很高,盼望你送金送银,结果没得到,心里就难免失望;而这送礼的呢?也未必不想给你送金送银,但钱从哪儿来呢?即使最终给你送了,也是掏心掏肝,满肚子不舒服。据说这几年国内的礼是越送越大,越送越邪,各种各样,没完没了,结婚的,过生日的,生孩子的,上大学的。捺下一次,就可能恼人一辈子。而且,如果再有人像当初那样送双布鞋,一件毛衣什么的,恐怕要被人骂了。久而久之,鹅毛没人要了,情意没人管了。本来,礼物只是个"意思,"但变得就像老舍《茶馆》里那二混子敲王利发竹杠时说的:"王老板是个聪明人,你能把那点'意思'搞得'不好意思'吗?"
中国人讲送礼,外国人也一样。没出国前觉得咱们中国人请客送礼够麻烦的,出了国就好了。出了国一看,这美国人之间也讲送礼。从表面上看是比我们淡了一些,但仔细琢磨,也简单不了哪里去。美国人平时的交往如一般的请客吃饭串门子,不带礼物也无所谓,要带的话,一束花,一瓶普通酒也就足以了。但生儿育女,生日派对,毕业典礼,结婚喜庆,乔迁新居,你如果也空着一双手去,未免就寒碜了。
我们中国人有时被礼物搞得头疼,岂不知美国人也有在礼物上作茧自缚的时候。比如现在的圣诞节吧,这送礼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意义。许多人都很烦,但又觉得不送不行,结果成了一个负担。花了钱花了时间,还不一定是人家喜欢的东西,其结果往往成了你送我我送你,一个礼物还没拆封就转到另一个人手里。这个问题如此普遍,现在超级市场甚至有了一种专门服务,就是在圣诞节过後设立一个退换礼物的柜台,只要是在这个店买的,无须收据就可以退掉,因此即使是别人送你的礼,你不喜欢也能退掉。照理说,美国人够实在的了,但在这个圣诞节送礼上还是过不了关。孩子当然还是喜欢圣诞礼物的,他们没有成人的世故,也就没有了那样的烦恼,更何况反正不要他们花钱花时间。而一般美国家庭主妇大多有些无可奈何的心情。既然如此,为什么就不能说一声免了呢?看来丢掉一个习俗,对中国人外国人一样都是很难的事。
但中国人和美国人在送礼上还是有一些差别。比如美国人很注意这个礼物的包装,这点跟我们中国人不太一样。一个礼物有时外面看上去金光闪烁,里面只是一个茶杯,一只吊铃什么的。还有,美国人送礼讲究内容要适合,生日的,结婚的,乔迁的,其内容都有区别。还有,什么人送什么礼,不能搞混了。比如说你去一个美国人家做客,什么礼物是给女主人的,什么礼物是给男主人的,什么是给孩子的,什么是给他们的狗或猫的,都有讲究。当然我们中国人也分这个,古语就有"钢刀赠烈士,红纷馈佳人"一说,但毕竟不像美国人这么仔细。还有,比较而言,美国人在送礼上所花的神还是比我们中国人要少一些。除了圣诞节,生日这样的大日子以外,一般的情况下的送礼多少还保留了一些"意思"的意思,包装好看一些,里面的东西也不必多么贵重。还有,没事千万不要瞎送礼,这个民族的人就这样,没为你做什么事,就来这么一个礼,竟管你只是想表达一点友情,别无它意,但在美国人这里,就容易让人紧张起来。
如谈到美国生意人之间的送礼,这个区别就海了去了。比如说现在国内许多单位和外商合作,就不太知道如何送礼。这美国生意都是私人的,赚不了钱的,礼送的天大也不管事;有利可图的,一毛不拔他也会拼命往里挤。还是谈谈我们那当笔场总经理的美国朋友格林。我们去格林家时,看见许多从中国来的礼品,大多是他去中国时国内同行送的。那次上海来一个考查团去他们公司,我去当翻译,见考查团特地带来两只我从未见过的那么精美的镶着金边的景泰兰花瓶。格林和厂里的人拿着花瓶传着看,赞不绝口,爱不释手。可等中国客人走时,格林代表公司只给每个客人拿了一个点火器和一小盒生日蜡烛,都是他们自己公司的副产品,在市场上也就卖个两三美元左右。要按一般中国人,这种场合总要陪上一大段几乎无地自容的话如"真不好意思啦,""没有准备啦,""来日方长啦"之类,可格林给他们礼物时,神态自若,笑容可掬,没有任何负疚的样子。倒是我在一旁看着替同胞们觉得可惜。何苦呢?即使不花自己的钱,千里迢迢,光背上这两只大瓶子也不值得呀,你以为送了两个珍贵花瓶,人家就来投资了?後来我曾旁敲侧击地问格林他们是否有投资合作意向,格林诚实地跟我说,不是不想去投资,但那边工厂现有的设备实在太差,花费太大,风险太高,不敢投。不要说他只是个总经理,即使是董事长,也不会贸然做这个决定。
当然,初跟美国人打交道,在礼物问题上不懂人家习俗,难免有点不知所措。记得当年出国时除了衣服和一些书本,也带了一大堆折扇,毛笔,刺绣之类的东西做礼物用。可到了外面後,碰上一些先来的同胞打招呼说,不要随便乱送东西。因此许多礼物都还放在那里没动过窝。现在想想,有些礼物亏好没送出去,不然非闹笑话不可。记得在加拿大时有一次去教授家里做客,想带给教授太太一块真丝手绢,上面还绣着一对蝴蝶什么的。当时也没什么经验,心想反正是真丝的东西,外国人一定喜欢,後来偏巧箱子钥匙一时找不到,就罢了。现在想想还真够幸运的。教授和他夫人都是搞戏剧的,对莎士比亚的《奥塞罗》必定是烂熟于心了。你也号称是学戏剧的,还偏偏往人家夫人那儿送一条手绢,难道把她当作黛斯德蒙娜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