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问题
李华自七十年代初搬进S市这条"白人街,"一住就是二十来年。二十多年来李华和邻居理查一家的友好关系在这条街上有口皆碑。在这个种族纠纷让人头疼的国家,只要一谈到李华和理查,邻居们就觉得些许宽慰。
李华和理查爱聊天,如今退了休就更有时间聊天。平时大小诸事,愉快的和烦心的如工资长年不长,女儿久恋不嫁,老鼠屡除不尽等等,都愿和对方唠叨。
但有一件事却忌讳莫深:年龄问题。平时只要一提到与年龄有关的话题,那场面便有点尴尬。原因在於,当年李华搬到这里後第一次和理查聊天时曾说:"中国人和美国人文化习俗不同。比如说中国人喜欢问别人年龄,而你们就从不过问。"理查听了,点了点头。从那以後,两人便以年龄问题为禁区。
既然成了好邻居,既然无话不谈,闲下来又免不了爱琢磨这个年龄问题。有一次李华去帮理查砍一棵死了的树,理查无意中说这棵树是二战结束那年他从德国回来後种下的,那年他"二十多一点"。李华接着说,那年他也刚移民到美国,"二十刚出头"。可一说到这儿,大家就突然打住了。回到家後,李华和理查就对自己的太太叽咕说:"我估摸理查(李华)跟我差不多大,刚才他说二次大战结束时,他才二十多岁。"听得都有点烦了的太太们就说:"你为啥不直接问问理查(李华)呢?省得私下瞎琢磨!"可他们摇摇头说:"不行,我们第一次谈话就打过招呼,年龄问题是不可以问的!"
又一年的秋天,李华和理查扫完了院中的落叶,隔着篱笆聊天。李华的左手搭在篱笆上,理查的右手也搭在篱笆上,那篱笆上爬满了五颜六色的藤萝。那藤萝上是两只一黄一白、长满老人癍的手。俩人看着,禁不住笑了起来,那笑声里却有一丝颤抖。
"今年的冬天可真冷呢...."李华轻声地说。
"可不是吗,我现在越来越怕冷了!"理查接着说。
"年龄不饶人呢!"李华说。
理查看看李华,李华看看理查。无语了。
秋去冬来。也是那年的十二月,在S市肿瘤医院病房外的走廊上,乳白色的灯光交柔着"平安夜"的圣乐,理查和李华的轮椅不期而遇。
"你?!..."
"你?!..."
他们努力坐起来,把手伸给对方,紧紧握着,眼里有股闪亮的东西。半响,几乎同时地:"谢谢你。"
李华说:"我老伴常说,因为我们天天拜佛,拜来了一个好邻居。"理查笑着说:"我不知道佛是什么,但当年上帝在沙漠中授予摩西的"十戒"里就要我们和邻居友好相处。"
"二十多年了...."理查盯着李华。
"二十五年了...."李华盯着理查。
俩人的眼睛开始在对方的脸上搜索着,那埋在心底的微小而古老的问题使四片苍老的嘴唇颤抖起来。然而,仍是无语。然後他们深深看了看对方,松开了紧握着的手,被推向长廊的另一方。
第二年的春天,S市的公墓里多了两座紧挨着的墓碑。一块碑上写着:理查,爱尔兰人,1923-1998。
另一块碑上写着:李华,中国人,1923-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