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与茶
English
Translation
我第一次喝咖啡还是十年前在国内的时候。那时追时髦,有一次和三位友人去北京饭店,一下点了四杯咖啡,还特地嘱咐不要糖,不要奶精,以显得老道。可第一口差点没把舌头给苦掉下来,因此没喝两口就放在那儿给白白浪费了,从此便对咖啡没什么好的印象。出国後开始一直不喝咖啡,只喝茶。我们家乡盛产清茶,颜色绿的可爱,味道香的迷人,是乡人用来馈赠亲友,引以为豪的东西。我出国时自然是不会忘了带上几包的。所以在国外的最初几年,只是喝茶。我第二次喝咖啡是出国五年後的事情了。那时正写作学位论文,因一位指导老师第二天要出远门,想带着我论文的初稿在途中看。当时初稿虽已基本写好,但还不很像样,必须用一个晚上修改修改。我平时很少带晚,天塌下来也是基本定时睡觉,可那天不行。我先是喝大壶大壶的浓茶来提神,可是效果不是很好,脑袋仍昏昏沉沉地想不出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咖啡。因为家里没有,就到隔壁把已经入睡的一位美国老兄叫了起来,先是陪了礼,然後说明了来意。他倒很客气,拿来了声称是能把死人喝醒了的强力速溶咖啡。我自是千恩万谢的去了。我第一杯放了很多,几乎占三分之一的杯子。那第一嘴自是难言的苦,就像小时候喝的中药一样。但想起了明天的任务,就以关公刮骨疗毒,岳飞背刺金字来自励,果然就勇敢了许多。奇怪的是,喝上四五口後,便不再觉其苦,于是又接连喝了数杯,精神自然大振。以至于第二天把稿子交上去以後还是兴奋无比,接连打了两小时的乒乓球才稍有疲倦。从此便对咖啡有一种敬畏之感。
可从那以後问题就来了。每逢觉没睡够的日子,就必得喝一点咖啡,不然这一天就像吸了鸦片似的哈欠连天。大概年岁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重,精神越来越不济,不喝就不行了。喝是喝了,只是再也不敢喝黑咖啡了,总要放点糖或糖精之类,方能入口。平时当然能不喝就不喝,感觉还是不好。总想象着这黑糊糊的东西灌下去会烧肠子一般。因此非喝不可时,我往往同时也泡上一杯淡淡的清茶,喝完一杯咖啡就赶快喝一杯清茶,洗洗肠子,不然这心里就会老大一阵不舒服。那感觉就像在美国人圈子里混久了,就一定得去中国城转一转;美国电视看多了,就一定得租个中国电影瞧一瞧而找回文化感觉一样。不然则情有不畅,气有不顺,精神恍惚,若有所失。
于是我就想起了所谓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当然这是个博大精深的问题,非三言二语可概括。我也只是糊糊涂涂地认识到两三点。第一,我觉得咖啡是实用的饮料,就像西方的实用哲学一样。当然也听人说咖啡多美多香,还有什么"美酒加咖啡"的歌。但我想那酒也不是中国酒,而是威士忌之类的东西,对于我都是苦兮兮的。在我看来,咖啡就是一种提神药,我喝它是为了任务,而不是享受(据研究咖啡的友人证实,当年咖啡最初从阿拉伯国家传到欧洲时就是被当成一种药而非饮料)。茶就不一样了,我喝着,就让我心旷神怡,想象如飞。喝得浅一些,便是家乡的茅屋瓦舍,小桥流水;喝得深一些,便是故国的清风明月,名山大川;喝得再深一些,便是老庄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了。第二,咖啡的人工气太浓,使我想起西方的园林结构,方方正正,有几有何。喝纯咖啡不加糖也不加奶精的人还是不多的。茶就自然多了,抓起一小把,浇上开水就行。而且,茶叶始终让你看着它的存在,不像咖啡水一冲就没了。茶叶让你看着它自然沉入杯底,又自然地舒展开来。自然的就像家乡的行云流山一样。其三,喝咖啡是一种感觉,而喝茶则是一种体验。感觉不需要时间,像西方的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戏剧,一看就知道演的是什么。当然,会喝咖啡人也能去细品咖啡的每一口的味道。但对于我,恐怕怎么也比不过咱们品茶的那份细腻。喝咖啡,放多一点,就苦一些;放少一点,就淡一些,就这么简单。而茶叶就不是,泡茶也讲韵味,就像听京剧一样。泡茶讲遍,第一遍茶不是最好的,只是引茶,像戏台上抗旗打伞,鸣锣开道的。第二遍才是最好的。所以第一遍茶水不要太满了。水太满了,就把这个"引"味给毁了。这叫喧宾夺主,就像跑龙套的在那儿锣啊鼓啊地敲个不停而不见主角一样。中国人说"茶泡七,酒斟满"就是这个意思。第三遍茶也不可少,就像戏里的结尾,让情节从高潮到平淡来个缓冲,然後再重整旗鼓另唱一道戏。因此,没有它就不完整。当然这第四杯茶最好就不要喝了,除非茶叶不够为了节省则又是一回事。所以喝一次茶的过程就像看一出古戏或听一段古筝一样饶有趣味。
我不知道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喝咖啡的,大概总是这一两个世纪的事吧。而西方人喝茶则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据说当年茶叶刚传到欧洲时,欧洲人不知道要泡着吃,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用嘴硬嚼,嚼烂了就吐掉。可见也是糟蹋了。有趣的是,茶传到了英国,起码有了三点变化。第一是颜色上的变化。英国人喝红茶。当然我们中国也有红茶,但多半人还是喝绿茶。关于英国人喝红茶也有几种说法,一是说当年中国绿茶漂洋过海被商人带到欧洲时,早已变了色,以至于欧洲人认为这就应该是茶的颜色。又有解释说是因为欧洲的土质根本种不了绿茶。确凿与否,且待茶史学家们去考证吧。而我却自有解释。我认为这是受到了咖啡的影响。欧洲人认为咖啡与茶同属一类饮料,所以就该属一类颜色。第二个变化是,喝茶要放糖甚至牛奶。这无疑更是受了咖啡的影响。大概那树叶草根似的味道英国人还是有点接受不了。第三是喝茶的时间变了。咱们中国人随时都可以喝茶,而英国人讲究的是下午喝茶。我大胆解释这也是由于咖啡的影响。每天早上起来喝杯咖啡已是天经地义了,那么喝茶的时间也就被挤到下午去了。当然我作的这些比较在咖啡专家或茶专家们看来可能纯属癔想,那么就且当是一个爱茶爱到有了偏见之人的胡言乱语吧。
正因为如此,我从来就不把"咖啡化"了的英国茶视为"茶文化"的一部分。而觉得是一个变种,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我到美国人家做客,从来不喝他们的茶,宁愿喝他们的咖啡。就像我从来都不喝眼下在超级商场里能买到的用一个个小纸带装着的袋茶。我觉得那也是对我们可爱的茶文化的一种瀣渎。
|